社群:fi与nd的奇妙冒险

这是本词条的历史版本!


啊呀,似乎有谁在这里留了个坑……

本条目需要大量内容补充或整改。你愿意来帮个忙吗?

本条目部分或全部内容搬运自外部资源。

遵守CC BY-SA 4.0协议,部分内容可能有所改动。

超多炮科技研究之路——FI与ND的奇妙冒险

原贴p/3898640711,作者Freezedlce,发布日期2015/07/6

引用源

现存补档

昨日在扑克帖里提及我和ND的合作问题,于是和ND怀旧了一波,趁这个机会也回顾整理一下几年来相互合作研发超多炮的历史吧。

高考之后才开始上网,因查找空轨攻略而进入贴吧,然后想起高中常玩的小游戏PVZ,于是加入了聚集一堆二百五玩家的植吧——那年还是会员制,狗牌貌似是专注丧尸?当然知道丧尸什么意思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最初只是关注一些常规的阵容,无炮啊10炮什么的,虽然有稍微做点研究的想法,那时基本理论体系已经构建完毕,显然仅仅按照植吧百事上所说,把一个阵容玩到2000F就能骗精是绝无可能的。因此其实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想法,毕竟手残,玩个火焰12都天天被海豚啃炮。

那年的植吧还是有些活力的,时不时地跳出一两个有持久力的折翼,遛狗的也不仅仅是只会群嘲的捞比;蛋总白天搬运新闻抱怨室友,晚上持续不断报复社会;文艺吧主虽然退位,但也经常调戏213吧主;经验制度刚刚上线,诸多老会员争相给即将出现的十级命名;当然还有惯例的新闻联播,报道当日植吧的各种信息。

一边刷着持续更新的页面,一边翻着精品区的老帖,那就是2011下半年潜水中的我所做的事情。 当然比起各种看不懂的帖子,【吧友互动】区里的各种互黑、同人区里的一些经典以及诸如从受到攻24炮纪实以及百条吐槽这样的游戏文化更能引起个人的兴趣。

很偶然地,点进了浮到首页的按键精灵教程贴,然后自己尝试结合已有的帖子,写一个打超多炮的脚本。翻了翻日记本,大约是11年12月23日开始用按键精灵前台操作尝试玩22炮,24号到28号连着把逆转1、2、3再打了一遍并且用28号一天推完了复苏,在准备积极备战期末考的时候开始作死尝试FE双冰24炮的节奏探索,成功在期末所有科目考完的1月13号晚上打出视频,从此以技术党(伪)的身份进驻植吧,打入1群。

在那之前,已然会关注作为植吧知名2货兼主播的ND,觉得这个ID非常有意思,也曾经与之有过一些交流。最初对自己的研究完全缺乏自信的时候,是在归海触的个人贴吧率先发布关于双冰24炮的阵容节奏,结果被ND目击到了,于是加入1群之后,逮着ND出没的机会在群里一脸人畜无害事不关己地发言,成功地引起注意,然后ND发来了好友申请,于是两个英死早成功建交。

尽管被ND简称为FI的我发布了一个精品,而ND则是在PVZ吧待了一年以上的老吧友,那时候这两个人都还是PVZ上完全彻底的小白,虽然加好友后立刻装模作样地开始讨论PVZ的话题,实话说都是些很没有营养的内容……然而就是从这里开始,持续了一年半的合作正式起步,并且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无尽生存中某一版块的研究进程。

早先的讨论,其实是没什么结果的。由于腾讯的聊天记录只能回溯到去年7月15日,更早的内容也无从考据。要说的话,在12年寒假中期,有印象的也就是我在自制一个16炮挂机,并且学习按键精灵的一些语法,而ND则在尝试他的屋顶8炮,虽然他有跟我阐述自己的想法,然bing卵,因为我听不懂

第一次合作的内容,是被我称为ND20炮的首个无冰拦截超多炮(也被称为纯灰烬炮阵,虽然其实还是用了垫材的啦),契机是此前一直在玩10炮的ND某日突然说,挖去陆路前4炮的20炮,或许可以打P5节奏的拦截。

初步惊诧过后,看到了之中的可能性的我,不禁十分佩服这个精妙的想法,于是兴致高昂地去打视频。
然而很快就遇到了问题,要说理由的话无非就是能收矿工的精确P5会漏本波巨人,因此不得不将节奏改成P5u,某几波快一些,在前场处理巨人矿工,某几波慢一些,在后场炸小鬼矿工,同时前场引入垫材。

由于并不知道这个阵容所具有的历史与文化含义,因此出于很不成熟的考虑,铲掉了水路的两门炮,改用毁灭代炮,是后来在与码字帝的私信中了解到目前缺乏纯炮输出的阵容,因此重新补了个不用1800卡的20炮的视频————然bing卵,扑克里收录的还是18炮。

最初打视频的时候,简单地以为只用P5即可解决,因此那时是计划由明白按键精灵用法的我来打视频(ND当时正在学习最基础的用按键精灵打10炮,而且经常犯一些很奇怪的错误,比如语句包含中文逗号啥的),帖子交给提出想法的ND发,然而进行下去之后才发现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有必要由实际进行摸索的我来组织语言阐述详情。

这也成为之后的一个模板套路,很多时候ND提出一个想法之后我都觉得“哦草妙之极矣我来帮你打视频”,但是打到最后发帖的依然是我,因为想法实现的过程中始终有很多之前完全不知道的问题持续浮现,而在细节上欠缺把握的ND始终很难把问题考虑周全阐述完整,因此虽然文字基本没什么人看,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把叙述说明交给他——对应地,ND则觉得我每次发帖废话都特别多——这也是能够持续合作的一个基础,在超多炮领域我们正好是互补的,我缺乏富有灵气的想法,而ND缺乏对体系和细节的把握。


帖子发布之后,收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一觉醒来发现居然被灯笼置顶了,而且他很感动(误)。后来我才知道,我和ND误打误撞,实现的是一直以来就被灯笼、炮仔和BVZ思考过的阵容,不得不说ND的想法确实很厉害啊……

当然,发帖的第二天我就踏上了去学校的火车,原以为和ND的合作暂时告一段落,此后可以投身学习,事实证明是我图样,毕竟即使是在植吧,我也是折腾超多炮折腾得最丧心病狂的……话虽如此,去学校后,我还是稍微安静了两个星期的,尽管ND一直在跟我念叨20=10*2,那么也应该有16=8*2,12=6*2,当然这里就暴露了他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了——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现在我不知道这些方案是否可行——毕竟20炮已然非常勉强,在当时的条件下,16炮是非常不现实的,遑论12炮了。

在超多炮尝到甜头之后,我们就把这个领域作为研究重点——话说我也不会别的领域就是了。最初的摸索是漫无目的的,唯一确定明白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节约灰烬,无论如何这肯定是第一步。

某天ND同学说,DE20成功了。照他的说法是I后的PD,省去了D。曾经思考过这个的我立刻反应过来,一定是在P落地前一刻放垫材。多说无益,立刻投入实际的测试当中。

在ND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做到的,根据他的描述,他把用冰一波拖延了将近30秒,然而这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
为了让受冻结的巨人都被垫材垫到,确实有必要拖延时间让巨人走远些,但是此前无论放不放垫材,撑杆都会啃炮。

所以时间上的限制还是很紧张的。此外,撑杆比较受(误),身后判定非常靠前,因此如果放任撑杆自由越过春哥,空间上炮火无法覆盖。一时间难题铺面而来,完全没有解决的思路,甚至于用于阻隔跳跳的搞基果到底放在1路还是3路,都成为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那年IZE的研究方兴未艾,无尽生存的3个高端玩家占据IZE贴吧,学风严谨的码字帝也是那里的常客,怀着攻克DE20野心的两个小白,也在那里得到了许多有用的帮助。总而言之,好容易克服了各种障碍,打出了第一个DE19炮的视频,但是码字帝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炮炸双边快速是有可能引发刷新的,之前没发现这个华点是因为我一直在用刷怪器,这保证了红白眼的密度,然而自然出怪的条件下,巨人比♂利不高的时候,快速僵尸的血量比例很可能超过刷新阈值。这个4月1号发布的阵容,结结实实地把发帖人愚弄了一番,迫不得已,必须进行修正。


对比了PSD+PD+Ice2=1的节奏,惊讶地发现他们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双边PSD后,采取分离炸,根据僵尸刷新与否,制定不同的方案,可以在用冰时机、灰烬数量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将刷新情形的Ice2与不刷新情形的冰+激活炮+垫材完全对齐,从而达到灰烬的节省。

这个理论是很简单的,存冰位的数量稍微难计算一些,但是也只是稍微难了一点而已。更麻烦的在于脚本,为了应对两种刷新情况,不得不在脚本中使用各种条件判断,因此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此外笔者当年写的脚本完全是幼儿园水平,导致调整起来非常繁琐。

总而言之,5·1爆肝工作,总算是赶在3周年那天完成了所有工作。最后发布的内容是“理论上只需要20炮即可循环”但“实际上差了一个卡槽”的DE19炮,以及为了处理海豚而不得不增加附加炮并留出缓冲空间的PE21炮,也就是扑克里的绝望之路——事实上扑克里的评语真是令人汗颜,这就是那个吧,语文考试里的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答出作者都没有考虑过的思想情感,毕竟当时做阵容的人完全没有想过那么多……

截止到那个时候,一切都还是非常模糊的,完全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仅仅只是因为ND一句话,我们就持续摸索了两个月,而且非常没有目的性,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但是完全不知道下一个问题将会何时出现,就是处在这样极为被动的状态上。

顺带提一句,4月开始ND就持续掉线了,毕竟之后的工作只是战脚本而已,不再需要他脑洞的支持,也因此到我5月发帖的时候,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4月的水平,该说不愧是2么,名副其实。

该说是赶工期呢还是说偷懒呢,总之时间上为了三周年庆,难度上脚本过于复杂,非定态节奏的超多炮,也就只到此为止了,留下一个半成品和废话连篇的帖子,此后这个方向再没有前进过一步。 爆肝两个月后进入了贤者模式,此后一个月不再进行持续系统的研究,只是和ND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想法,ND的脑洞层出不绝,相当一部分被我吐槽根本不现实,也有一些是存在可能性的我看不懂的东西,比如他曾经在茶校花贴吧发帖询问的无炮。与超多炮相关的则是他对于非定态节奏的怨念衍生了对“炮炸单边快速可以不刷新”的执着,尽管当时因为被蛇咬而成为惊弓之鸟的我一开始对此并不抱持乐观态度,事实证明是我想太多,有巨人的情况下,炮炸单边快速不需要考虑意外刷新的可能,于是ND就开始谋划半场12炮半场石英钟无炮的构型,当然,因为这个想法意外地简单,我于是鼓励他自己写脚本,不过他始终表示太困难了写不出来,然而其实就是懒(

很意外地,在6月1号,突然开始思索花花学姐发布的change 6节奏中,无冰一波并炸炮的发射时机。毕竟按照常识而默认的,PSD前4炮0.95预判发射时机,与之前的小鬼拦截根本就接不上。发帖询问后得到结论,花花学姐表示并炸炮就是紧随先前拦截炮延时2160ms发射的,于是自己的一个想法就能考虑落实了。

之前做研究的时候,对PSD的理解是摆满炮的半场必不可少的高输出,然而这样流于表面的理解是不科学的。尽管当初摸索FE双冰24炮、PE纯灰烬20炮以及非定态节奏的几个载体阵型时非常不知所措,也在重复大量无意义的劳动,但自身的姿势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如果说此前的超多炮还是以花花学姐给出的一些脚本运行参数作为基本理论,那么这几个月的摸索,则是将超多炮领域的数据由模糊转向精确的前置工作。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有理论基础,当天中午吃完午饭,我就杀到学院机房,开始进行数据测试。这是对超多炮领域数据的第一次精确测量,需要知道的是拦截小鬼的时空参数以及用冰之后巨人的解冻时间,单纯依靠时空帖是得不到答案的。测试的方法很初等,用刷怪器大量产生待测僵尸,利用按键精灵脚本设置各种时机可调整的操作,结合植物动作持续时长逆推待测数据。原计划做到2点就去上课的,但是实在是停不下来,于是就一口气把阵容也做出来了。久违地独立思考探索,距离上次已经4个多月了。

发布的阵容是变奏22炮,搭载的核心思想是从PSD中扣取灰烬,将change 6的节奏在下半场压缩为|IP PD| PD。然而那时候毕竟思想上还是太low,仍然只把整个变奏考虑为一体,总数量上把输出要求从24炮缩减到20炮,对这个组合并没有更深入更多角度地思索,仅仅只是意识到这个节奏虽然在上半场无法成立,但如果是神之系列,上半场也同样可行,于是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过早地陷入对神16的考虑。

还是ND,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了我一句,在有风的屋顶,两个半场都能进行拦截。由于此前从未涉足屋顶,因此这里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华点。 精神振奋的笔者旋即开始屋顶场地的攻略。 由于风的存在,如果不考虑存冰问题,就连RE20都可以存在。 但是当时并没有合适的存冰手段,所以退而求其次,挖去两炮存冰,同时节省下相应炮位保护所必须的恰好同位两炮热过渡,RE18浑然天成。

然而仅仅只有节奏是简单的,为了习惯屋顶的场地特性,不得不费很大力气测试RE场地发炮的时空属性,在确认了斜坡炮的时间修正与覆盖范围偏移之后还必须要进行炮位的调整,此外由于垫材的缺失,循环中的巨人撑杆以及红字前的拖延也需要小心斟酌,这些也成了节奏之外必须被说明的内容。

坑爹的神16发布后,D一直想对其进行修正,不过我对此并不太上心,说到底最核心的节奏问题并不是代炮手段的细化能够解决的。原本该进入期末复习了,不过始终是停不下来。

那时候喜欢翻黑历史以加深对植吧的了解,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对PVZ的发展,尤其是超多炮方面,也很感兴趣。继续重复翻看超多炮老帖的时候在码字帝的9列炮上得到了灵感,针对changer6必须双存冰的问题而提出了⑨列临时存冰的想法,成功修正了24炮的两种手动节奏并且给出了真正能够成立的DE19炮。

ND立刻提出9列持续存冰的可能性,但是当时的我简单粗暴地否决了这个提案,理由未知,只能说当年图森破。此后继续在老帖子中得到了灵感,翻到炮仔曾经说自己尝试用PD+C攻克24炮失败后,自己也有了兴趣。

由于一个月以来超多炮领域数据的精确化,当天晚上在床上就完成了基本的简单计算,初步论证了可能性。虽说是日后非常重要的垫材代奏手段的首次表演,载体阵容的实现异常简单,毕竟节奏就是固定的一种,边听歌剧副边完成了视频录制。

仅仅只是一个月,代奏手段的更新、9列临时存冰理论和垫材代奏的出现却已然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超多炮领域的可能性,即使是想比半个月前,那个所谓的神16也已经不够看了。

数据趋于精准,而手段也愈发多样,新世界的大门,似乎正在被逐渐推开。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ω・)
  • 最后更改: 14月前
  • 我是沙雕www 修改